(義永華)
【內容摘要】會議新聞是新聞報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辦黨報,,及時報道各種會議,,顯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長期以來,,讀者普遍反映黨報的會議新聞過多,、過長,,寫法公式化、空話套話很多,,讀起來枯燥無味,。作為黨報,,如何進一步突破會議報道的慣有模式,,提高宣傳報道的效果,,讓會議報道出新出彩,成為黨報記者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要提高會議新聞的可讀性、新聞性,應在形式,、內容,、寫法上力求突破,在報道中力求“新,、精,、簡、活”,,即標題要新,,導語要精,結構要簡,,筆法要活,。
【關鍵詞】會議報道 新 精 簡 活
會議新聞報道由來已久,隨著早期新聞傳播手段的出現應運而生,,中國古代 《邸報》和古羅馬手抄新聞《每日紀聞》都有會議新聞,。
會議新聞報道也是我國主流媒介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無論是在過去的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是現在的和平發(fā)展時期,,會議報道作為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宣傳的重要窗口,,在及時傳達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以及發(fā)動人民群眾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事業(yè)中,會議新聞起著不容忽略的作用,。由此可見,,采寫會議新聞是黨報記者的一項基本功。
打開一張黨報報紙,,第一版時政新聞,,毫無例外都會刊登多條會議新聞,一些關系到民生大事的重要會議,,比如一年一度的兩會,,五年一次的黨代會,有必要在重要版面刊登,,廣大群眾也是歡迎的,。但還有一些無關緊要的會議,內容空洞的,,千篇一律指出,、要求、強調,,讀者就難以接受,。
而會議新聞太多、新聞價值太少也常讓值班總編經常為如何安排會議和領導活動的報道犯愁,遇上一天,,工作會議和領導活動報道過于集中,,又都要求及時見報,版面有限就只好以座次進行版面編排,。記者采寫稿件既為會議報道出力不討好而煩惱,,但有時卻又免不了竊喜,開會有領導講話,,摘其要點就可交差 ,盡管會議報道雖寫不出什么好稿,,可卻必發(fā),而且還能編排在重要版面,。如此一來 ,,一版時政新聞就成了“領導們的一天”活動報道。尤其是黨報,,整個一版要聞基本就成了領導出席各種會議和政務活動的“公報”,。近年來,,改進會議新聞報道的呼聲很高,,《今日千島湖》在改革會議新聞報道上都作了創(chuàng)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總體而言,,會議新聞的改革與其它新聞體裁的改革相比仍然滯后。
為什么這樣,?原因在于會議新聞的“大,、長、空”,,領導講話多,,報道缺新意,面孔呆板,。從表面上看,,會議消息是所有新聞稿件中最容易寫的一種。其格式固定,,文章不長,,不用更多采訪,大量采用領導講話,,大段摘抄文件等會議材料,,文章的確不難寫。
但是,,會議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主體的內容,,如果全面反映,文章就完全不像新聞稿,不具有新聞價值,,而且寫作時很容易受到會議用語的影響,,出現套話,與作報告無異,,稿件不具備可讀性,、易讀性。如何使會議新聞引人入勝,,在形式,、內容、寫法上來一番創(chuàng)新,,從會議新聞這片“大?!敝袚瞥觥罢鋵殹保寱h報道出新出彩,,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標題要新
新聞的特征就在一個“新”字,,求“新”是新聞的生命力所在?,F在,讀者普遍反映會議報道可讀性差,,這除會議消息本身沒寫好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會議新聞標題不精彩,,抓不住讀者,,“看報先看題”,尤其是會議新聞,,如果會議標題中盡是《我縣召開××會議》,、《領導強調××》《××活動開幕》《慶祝××活動》《××順利舉辦》等之類的舊寫,就無法引起讀者的注意,,更無感動讀者,。
因此,會議新聞要“勾”住讀者的視線,,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要在精心制作會議新聞標題上多下功夫,力求在標題上提起讀者的興趣,。筆者查看了今年《今日千島湖》每月的簡評,,無一篇會議新聞的標題被評為“好標題”,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會議新聞標題制作沒有出彩到引起評報員的注意,,自然也無法吸引讀者,。
筆者認為在寫會議標題時除具有視野廣、有高度,,講究高屋建瓴的語態(tài)外,,還應注重一些細節(jié)。比如,, 2007年的人大開幕式,,香港文匯報的記者在寫這次會議的標題時并沒有采用一貫的模式《××大會開幕,溫家寶作報告》而是將題目擬為《掌聲35次 溫總理情動全場》,,此標題從微觀入手,,重視細節(jié),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雖未談及溫總理的說話內容,但足以吸引讀者,。這就要求記者全身心去感受會場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能制作出立體的、可以觸摸到的,,貼近讀者的標題,。
二、導語要精
一位新聞界的前輩曾把標題比喻成會議新聞的“導游”,,把導語比喻成第一道風景,,這道風景好看,,是引導讀者繼續(xù)往下走的關鍵,。這個比喻很有道理。導語是消息寫作中難度最大,、最費思量的部分,,消息的精華和作者的新聞專業(yè)技巧都體現在了一二句話構成的導語中。
如何將一篇消息中最精煉,、最有價值,、最新鮮、最吸引人的話提煉成消息的導語,,令讀者一見傾心,,青睞有加,不是一件容易事,。特別是要想把“不好看”的會議報道寫得好看,、有吸引力,寫好導語,,突出每次會議的個性,、特點至關重要,。
由于長期受“機關報”文風的影響,耳濡目染之下,,記者已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新聞觀念和寫作習慣,,每一篇會議報道的導語幾乎都是“孿生姊妹”,大量采用概述型導語,,風格單調,,死板,久而久之結構上相似的導語,,使讀者產生視覺疲勞和抵觸情緒,。
例如, 本報訊:9月5日,,我縣舉行第27個教師節(jié)表彰大會,。縣教育局班子成員,,全縣中小學,、教育集團、公辦幼兒園負責人,、局機關中層以上干部及受表彰教師參加了會議,。
如果翻開一張報紙,每個版面所有消息的導語都是這樣的模式:某時某地發(fā)生了什么事+領導群體,,這樣一個模子里做出來的“新聞”,?肯定是無法吸引讀者,枯燥乏味,,且缺乏新聞文化品位,。
同樣也是一則報道教師節(jié)的會議新聞,筆者認為《今日千島湖》9月10日一版頭條《我縣慶祝第二十八個教師節(jié)》的這篇文章的導語寫得精彩,?!?/SPAN>你們是春蠶,吐盡心血,,鋪就錦繡淳安,!你們是蠟燭,燃燒自我,,添熱淳安發(fā)展,!昨日,在第二十八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全縣人民把掌聲和鮮紅的獎狀送給了受表彰的186名教師代表,。”
這篇報道的采訪并不費事,,新聞來源比較簡單,,就是一個會議一項領導的活動,。妙就妙在記者匠心獨運,花功夫寫出了79個字的精妙導語,,讓這篇會議新聞頓時擁有了“靈氣”,。這條導語也提醒記者,精巧凝煉,,獨具特色的導語更富有魅力,。
三、結構要簡
在精心擬好標題和導語之后,,就要著力揭示會議的新聞價值,。除了重大的會議新聞外,一般的會議新聞在揭示新聞價值的基礎上,,要注意在簡潔明快上下功夫,。
快節(jié)奏,緊張的現代生活,,人們接觸大眾傳媒的時間也要少,。人們不會象閱讀專業(yè)書籍一樣“研讀”報紙上的文章,而是無意識的用眼睛“掃描”,,以期獲得更多新鮮的,、變化的信息。這給新聞媒體帶來的變化是:長文減少,,短文增多:文章短而信息容量卻很大: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少了,,分行增多,以適應“掃描式閱讀”的需要,;言簡意豐,,可以成“壓縮餅干”,決不能作“灌水文章”,。
比如每年歲末年初各職能部門都要召開工作會議,,會議規(guī)模一般都比較大,內容也比較多,,而這類會議又比較普遍。因此,,記者采寫這類會議時,,突出報道會議上所呈現的工作亮點、工作重點,、工作成效,,其他的內容一概未提。這樣,,不僅報道十分簡短,,而且能以小見大,。有些會議是一件事或一項事業(yè)的成功標志。如:慶功會,、論證會,、經驗交流會等,寫這樣的會議新聞,,有的可以拋開會議,,只講這項事業(yè)的成果、經驗或相關的人和事,。
如《今日千島湖》
四,、筆法要活
會議不等于新聞,作為一名黨報記者不僅要注意會議的內容,,也要注意與會議有關的會議以外的新聞,,從浩翰如煙海的材料中去捕捉、篩選,、提煉有價值的新聞,,采訪報道;報道手法要敢于創(chuàng)新,,除了消息,,還可以采用特寫、側記,、采訪札記等體裁寫作,,以鮮活、靈活的筆法報道會議,。
一般說來,,一次會議的召開,特別是重大的會議,,總不是孤立的,,突然性的,常常有其前因后果,,與某項工作或周圍的有關事物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寫會議新聞,,就不能僅僅限于會議的一般過程中,一定要跳出這個圈子,,站在較高的立足點上,,俯瞰會議全貌,從會場內外的廣闊縱橫面發(fā)現有價值的新聞主題,。
在2011年3月9日,,我縣召開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工作推進會,這是全縣的一件大事,,所有鄉(xiāng),、鎮(zhèn)、村一把手都參加了這次會議而且有不少是新上任的,,心中一定有不少想法,。會議結束后,記者來到到各鄉(xiāng)
鎮(zhèn),、行政村負責人的駐地,,采寫了一篇現場特寫《新機遇新挑戰(zhàn)――會場內外熱議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整篇文章分“‘領頭雁’互相交流經驗,、新上任書記‘取經’,、鄉(xiāng)鎮(zhèn)負責人感到很給力”三個小標題,內容生動活潑,,現場感極強,,全文把大家對發(fā)展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信心“立體”呈現出來。
這則報道反映的是會議中的一項內容,,但又有別于一般會議新聞,。所以,有些會議是某項工作進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某項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采寫這樣的會議新聞,,不能就會議而談會議,,應當把會場內外結合起來,調整新聞視角,,貼近民生,、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只有這樣,才能從會議的廣闊背景中,,挖掘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題材和新穎深刻的新聞主題,。
【參考文獻】
1,、《新聞戰(zhàn)線》 2001年第六期
2、《新聞傳播學》2010年第一期
走向全媒體——千島湖傳媒中心十年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