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的年紀(jì),個子雖小,,身材依然挺拔,,兩只手各拿一塊水泥磚,顯出山里人特有的勤勞,。記者第一次見到汪來生時,,他正在家門口與村民討論著正在進(jìn)行的排污施工,見到路邊圍欄上的水泥磚便撿起來砌好,。
老汪所在的界首鄉(xiāng)燕山自然村,,用一個詞形容――偏遠(yuǎn),從鄉(xiāng)政府花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來到山腳,,又經(jīng)過一條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才到達(dá),,而從村的另一頭到姜家鎮(zhèn)也有30里路。整個村子就坐落在高山峽谷中,,陡峭的山坡上種的都是紅薯,,當(dāng)中穿插著一些干水果。
“村里交通不便,,公交都沒有,,田地太少,野豬太多,,山上種的東西都被吃掉,,今天準(zhǔn)備去挖紅薯,明天就被野豬吃掉,,人跟野豬要賽跑趕時間,。”老汪說,,村里條件這么差,,做夢都想搬出去。
令老汪高興的是,今年小兒子報名到姜家農(nóng)民集聚區(qū),,他要跟著小兒子一起搬,。
老汪告訴記者,大兒子,、大兒媳在外打工,,家里兩個女兒一個讀大學(xué),一個讀高中,,小兒子,、小兒媳在寧波打工,獨(dú)生子上小學(xué),,他們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家一次,今年7月份老伴去世,,兩個兒子回家了,,不久又都出去了,現(xiàn)在家里就他一人,。
“這是小兒子的房子,,2008年造的,84個平米,,有四層,,還欠七八萬債,旁邊的舊房子是大兒子的,,他也想搬出去,,但經(jīng)濟(jì)比較困難,兩個小孩讀書,?!崩贤粽f老伴在的時候,他們養(yǎng)兩頭豬,,在山上種紅薯,、黃豆,紅薯洗出來的淀粉換米吃,,渣給豬吃,,老伴去世后,沒了幫手,,只能養(yǎng)一頭豬,。
在燕山自然村,幾乎見不到年輕人,,許多舊房因久無人居住塌掉,,很是蕭條。其中有一幢土房竟然有4戶人居住,但也因他們外出久不回家,,屋頂,、側(cè)墻都塌掉了。
和老汪的小兒子一樣,,村里報名到中心鎮(zhèn)或是豐家山的有16戶,。但愿老汪的“出山夢”能早日實現(xiàn)。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吳敏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