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絡(luò)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支持:杭州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改革開放40年
高考,,改變億萬中國人命運
本報記者韓維正彭訓文
資料圖:6月8日,,河南鄭州一高考考點外,,家長等待考生,。中新社記者王中舉攝
1977年冬天,,中國570萬考生走進了曾被關(guān)閉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場,。1978年春,,他們中的5%(27萬人)走進了各大高校的校園,,成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恢復高考后首批大學生入學40周年,。40年間,,一批又一批大學生已從奮進的青年變成了睿智的長者,中國也發(fā)生了改天換地的滄桑巨變。
又是一年高考時,。高考變遷與人們命運轉(zhuǎn)折有怎樣關(guān)系,?高考制度之于我們國家到底有怎樣的意義?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間節(jié)點回望高考,,更有別樣豐富的內(nèi)涵,。
見證中國高考的時代變遷
1977年10月,23歲的牛大勇從湖北襄樊的五七干校調(diào)往河北一個工廠,,做汽車修理工,。路過北京時,他從親戚處得知,,要恢復高考了,。“我已經(jīng)多年沒上學了,,初高中基本都沒怎么學,,高考怎么考啊,?”牛大勇雖然心里沒底,,但還是在親戚的鼓勵下,帶著四處搜羅來的初高中教材到了太行山里的一個小三線工廠報到,。
牛大勇認為自己剛來車間就想著參加高考,,與工廠勤奮工作的作風不符,心理上很有壓力,?!八晕野滋炫ぷ鳎幌掳嗑褪裁炊疾活櫫?,看書學習,、溫習功課直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后再抓緊時間看一會兒,,就匆匆忙忙去上班,,真是爭分奪秒?!?/p>
如今,,牛大勇已是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貞浧甬斈甑母呖?,他依然感慨萬千:“那時人心思變,改革開放剛要起步,,恢復高考給了流落到社會各個角落,、家庭背景和人生遭際各不相同的一代青年一個公開、公平的機會。這不僅把人們重新引導上求學若渴的正道,,而且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和改革開放造就了一代中堅力量,。”
隨著時代發(fā)展,,高考制度也在不斷變化,。1999年參加高考的杜創(chuàng)然,現(xiàn)在是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實驗高級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他的命運因為那年的高考制度變革而改變:
那一年,教育部開始推行“3+X”科目考試方案,,杜創(chuàng)然的家鄉(xiāng)廣東省成為試點,;那一年,中斷多年的生物和地理重新變成了高考科目,;也是那一年,,高考志愿填報從考前填報變成了考后填報。盡管考后填報志愿給他的高考經(jīng)歷帶來一絲波折,,但杜創(chuàng)然依然覺得,,“這比高考前填志愿更有指導性,也更加合理了,?!?/p>
然而,對杜創(chuàng)然影響最大的,,還是1999年剛好趕上了中國高校第一次大規(guī)模擴招,。當年全國的招生人數(shù)從1998年的108萬增加到了160萬,整整增加了52萬人,?!耙驗槟谴螖U招,我們宿舍9個人沒一個落榜,,或好或壞,,大家都順利地上了大學?!倍艅?chuàng)然說,。
2003年,中國高校自主招生時代大幕拉開,。如今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的黃先生正是受益者之一,。2005年,就讀于湖北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黃先生因成績優(yōu)異,,獲得了參加中國人民大學自主招生的名額,。他還記得當時的報名材料需要一份個人申請,展示自己的申請理由、性格特點,、愛好特長,、相關(guān)專業(yè)學習研究經(jīng)歷、學習能力,、未來規(guī)劃等情況,,“為了給老師留下好印象,我先寫了個初稿,,老師和爸媽幫助修改了好幾次,,我才端端正正地把它謄抄在一張紙上,心里既緊張又期待”,。
當年冬天,,黃先生來到北京參加考試。他回憶說,,面試時老師問了一個關(guān)于教育改革的問題讓他十分意外,,“我就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體建議談了些想法”,。最終,,他順利成為中國人民大學自主招生資格生,享受人文科學實驗班降10分錄取政策,。通過參加2006年高考,,黃先生如愿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黃先生表示,,參加高校自主招生其實是一種鍛煉,,讓自己對大學的認識更加深刻。
承載為國選才的重大使命
所有的故事總要有個開頭,。1977年恢復高考,,這樣一場驚天動地的變革是如何發(fā)生的呢?
著名教育家,、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告訴記者,,恢復高考最直接的動因就是國家對人才的渴望。
顧明遠說:“改革開放之初,,我們一缺資金,,二缺人才。要資金,,就得開放,,引進外資;不僅引進外資,,還要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shù),。但引進技術(shù)以后,,誰來承接這個技術(shù)呢?必須要靠人才,。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同志提出‘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shù)是關(guān)鍵,,教育是基礎(chǔ)’,。可見作為選拔人才工具的高考有多么重要,?!?/p>
的確,在許多關(guān)于恢復高考的重要歷史文獻中,,我們都能感受到當時的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求賢若渴的心情,。
在1977年5月所作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重要講話中,,鄧小平同志指出:“現(xiàn)在看來,,同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科學技術(shù)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科研人員美國有一百二十萬,,蘇聯(lián)九十萬,,我們只有二十多萬?!边@個美蘇中三國“120∶90∶20”的數(shù)據(jù),,在鄧小平同志之后的講話中被反復提及。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曾任中國焊接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機械系主任。1977年8月初,,鄧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潘老就是與會代表之一。
據(jù)潘老回憶,,時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的何東昌在會上發(fā)言說,,當時清華大學招收的工農(nóng)兵學員文化素質(zhì)參差不齊,很多人只有小學水平,,到校后還要補習中學課程,。鄧小平當即插話說,那就干脆叫“清華中學”,、“清華小學”,,還叫什么大學,!
鄧小平同志的講話表明,為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儲備人才刻不容緩,,恢復正常的高考選拔制度已經(jīng)勢在必行,。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1980年到1982年間,,1977年、1978年考錄的共67萬多本??拼髮W生陸續(xù)畢業(yè),,成為改革開放后所選拔、培養(yǎng)的第一批優(yōu)秀人才,,為求才若渴的中國社會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當時流行的一句順口溜叫做“金77、銀78”,,對當時人才稀缺的中國社會來說,,這些大學生們像金銀一樣珍貴。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介紹,,恢復高考后3年入學的90多萬學子畢業(yè)后成長為各行各業(yè)的骨干,,這批人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動力和社會發(fā)展的支柱力量,“中國的經(jīng)濟起飛和高考制度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
實現(xiàn)社會公平的重要制度
除了選拔人才,,實現(xiàn)社會流動、促進社會公平也是高考制度的題中之義,。在恢復高考40多年的歷史中,,從來不乏寒門貴子的佳話。
中科院院士,、北大數(shù)學科學學院教授張平文仍清晰記得,,年少的他為減輕家中負擔,走街串戶賣冰棍的情景,。因為家境貧困,,一家人全靠父親種田糊口,張平文幾乎不敢憧憬自己的未來,。
1984年,,高考成績?nèi)∏笆膹埰轿谋槐贝髷?shù)學系錄取?!霸谀莻€年代,,如果沒有高考,很多像我這樣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孩子可能走不出來,,更不可能做學問,?!睆埰轿恼f。
對貴州省招生考試院院長周寶英來說,,高考不僅是一次考試,、一項制度,更是一種意義深遠,、蘊含豐富的精神,,一種為理想奮斗的精神,一種公平正義的精神,。
“高考制度本身以公平為導向,,體現(xiàn)的是唯才是舉,是‘不看老子不看面子不看票子看卷子,,不拼爹不拼娘不拼關(guān)系拼分數(shù)’,。在高考制度下,每一位公民都能夠在同一個平臺上去努力,、去競爭,。”周寶英說,。
在顧明遠看來,,高考這種不論家境不論出身,人人皆可成才的公平性,,可以視為對中國科舉制度的某種延續(xù),?!俺癁樘锷崂?,暮登天子堂。中國歷史上,,科舉制度讓普通人也能通過考試實現(xiàn)向上流動,。高考如今也成為了保障人才流動的機制?!鳖櫭鬟h說,。
“高考同時還促進了教育公平?!鳖櫭鬟h認為,,教育公平不是教育的絕對平均主義,而是教育機會的公平,、教育過程的公平,。“在我看來,,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p>
40多年來,,高考始終佐證著“知識改變命運”的信條。高考制度的存在,,使全社會形成了一種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風氣。高考讓廣大人民群眾相信,,通過努力學習知識,,就可以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深造,從而改變自身命運,,使未來更加光明,,人生更加精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方志隆
最新播報
更多>>掌上千島湖
微千島湖
淳安發(fā)布
千島湖新聞
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GO購
媒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