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支持:杭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魯永筑
遙嶺古道,,又稱“遼嶺古道”,,位于淳安縣和建德市壽昌鎮(zhèn)交界處。因明朝“三元宰相”商輅求學期間,,經(jīng)常行走這條古道,,致仕后,,又親自募集資金予以修筑,因此,,被后人譽為“狀元古道”,。
(一)
遙嶺古道乃官方修建的“官道”,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間,,迄今已有540余年,。
古代嚴州府管轄建德、壽昌,、淳安、遂安,、桐廬,、分水六縣,,有“嚴州六睦”之稱。淳安縣之東南與壽昌縣之西北接壤,,是“嚴州六睦”中兩個相鄰的縣,。遼嶺,就成了淳,、壽兩地的交通必經(jīng)之地,。
據(jù)《光緒淳安縣志》記載:“東南至壽昌縣界七十五里,以遼嶺為界,;自界至壽昌縣五十里,。”又載:“遼嶺在縣南七十里淳壽交界處,,山高溪峻,,懸崖絕壁,無路可通,。成化間知府朱皚,,通判劉永寬,修筑成坦途,,有不可錐鑿者,,為橋以濟之?!薄睹駠鴫鄄h志》“道路”項記載:路向西北干路支路四,,自新橋西北行三里至小橋,西北曲曲行三里四分,,至遼嶺,,與淳安縣分界;另“山川”項記載,,遼嶺在縣西北五十里,,極高峻,北接淳安縣境,,為商文毅公故里,。
從這些描述可知,遼嶺古道途經(jīng)石林,,其間石如林立,,洞穴深幽,有流泉飛瀑,,風景不同凡響,。
為一探古道的風韻,此次徒步遙嶺古道,,以里商鄉(xiāng)郎范村為起點,,建德市壽昌鎮(zhèn)遼嶺坑口自然村為終點,,單程十五公里。
里商的生態(tài)保持得很好,,森林茂盛,,溪水湛清,山間溪畔,,民居依山傍水而建,,縷縷炊煙,連云接霧,,一如世外桃源,,令人心曠神怡。探源而進,,途經(jīng)里商村,。里商村乃明朝宰相商輅之故里,現(xiàn)存商輅公祠,,建筑古色古香,,雕刻精美,氣勢宏大,。車直至西嶺嶺腳,,才棄車登山。
停車處,,周邊山高谷深,,危巖高聳,溪流逼仄,。峽谷間正在興修攔河大壩,,據(jù)向?qū)Ы榻B這是修建天池水庫,一者用于發(fā)電,,二者用于漂流,。
古道幾乎沒有人行走。上山不久,,道路迷失在灌木叢中,,好在古道用石板和卵石筑就,依稀可辨,,一邊用柴刀斬荊劈刺,,一邊循跡而上。山間古木參天,,人穿行在濃蔭之下,。流泉奏曲,野鳥低鳴,野花鋪路,,彩蝶頻飛,,涼風陣陣。
正如《光緒淳安縣志》中對這條古道的描敘:“絕頂平夷,,石筍森列如人立,洞口因水為碓,,所謂:云碓無人,,水自舂者也?!?/p>
(二)
行至半嶺,,路旁有一處涼亭遺址,石砌墻身猶存,,估摸是上嶺亭,。再上,溝壑斷流,,老林似迷宮一般,。在叢林間穿行了一個多小時,不久來到石林景區(qū),,道路寬敞起來,。稍作歇息,直接向遼嶺嶺頭進發(fā),。
遼嶺嶺頭是一個埡口,,這里的海拔720余米,石砌的“關口”尚存,?!睹駠鴫鄄h志》載,該亭為壽昌與淳安兩縣的分界點,,亭墻原長6米,,高4米,穹頂高4米,,形似狗洞,,故當?shù)卮迕穹Q其為“狗洞亭”。根據(jù)歷史資料推測,,古人利用“關口”兼作防護和涼亭兩種功用,。
“關口”北側,后人又修建了一個涼亭,,名曰遼嶺亭,。面積十幾平方米,形若簸箕,三面壘石為墻,,上擱桁條杉椽,,覆蓋黃色土瓦。檐板上鐫刻著“長林曾珍壽重建遼嶺亭,,淳壽兩縣客賓勛美德厚”字樣,,許多椽子上用墨汁寫有“遼嶺亭”三字,脊桁上刻有“長林曾珍壽重建遼嶺亭上浣吉日”字樣,,遺憾的是沒有書寫年號,,因此,現(xiàn)存的遼嶺亭修建于何時難以考證,。
出埡口往南下嶺,,古道由右側向山谷斜行,站在古道上向南遙望,,壽昌鎮(zhèn)新橋一帶的村莊盡收眼底,。遠山起伏,近壑幽深,,蔚成大觀矣,。下行將至山谷,古道鋪筑在亂石堆中,,想必這亂石堆,,乃明代官府修筑遙嶺官道的采石之處,古跡猶存,,令今人遐想聯(lián)翩,。至谷底,又有一涼亭,,形制與遼嶺亭相仿,,名曰“冷水亭”,亭前的溝壑中,,清泉潺潺而流,,探手其中,冰涼徹骨,。
離冷水亭而下,,山路一直沿溝底延伸,溝底積沙厚重,,泉水潛入地下,,地表無水。當?shù)卮迕裱毓诺劳芈分?.5米寬,,可通雙輪車,,以運山間木材,。據(jù)傳,嶺腳古時有下嶺亭,,今已無址可尋,。此時,已近壽昌鎮(zhèn)坑口自然村,,烈日當空,,蟬聲四起,暑熱難當,。稍事休息后,,原路返回郎范村。
遙嶺古道,,蜿蜒曲折,順山勢而上,,沿溝壑而下,,路面大部分用規(guī)整的矩形條石鋪砌而成,寬約一米,,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風雨雨,,不失古樸之美。
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遙嶺古道是淳壽兩縣的重要通衢,,世世代代的人,沿著古道行進,,古道的石板,,被鞋底磨得熠熠發(fā)光。山還是那樣的山,,水還是那樣的水,,這條古道,行將湮沒,,但天作屏障,,地造艱難,古人用汗水和智慧修筑的古道,,造福了多少代先民,,其間留下多少膾炙人口的故事,今人仍舊值得感恩和暢想,。
(三)
在遙嶺古道南端,,有一個有名的遺址,烏龜洞,。
烏龜洞,,位于建德市李家鎮(zhèn)新橋村航頭牌的山坡上,洞口朝西南,屬于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距今約5萬年至10萬年,,是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古遺址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于1962年被發(fā)現(xiàn),。197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對烏龜洞遺址進行了調(diào)查,。洞內(nèi)面積約34平方米,洞內(nèi)堆積厚1.35米,,其化石堆積分上,、下兩層,上層紫紅色堆積,,主要保留在西南支洞內(nèi),,發(fā)現(xiàn)人類右上犬齒化石一枚及第四紀晚更新世中國南方大熊貓、劍齒象等11種哺乳動物化石,。下層黃紅色黏土,,采集到獼猴、豪豬,、熊,、豬獾、大熊貓,、中國犀,、東方劍齒象、納瑪象等14種哺乳動物化石以及龜,、鱉等爬行動物化石,。
遺址中發(fā)現(xiàn)哺乳動物化石的時代為晚更新世晚期,與中國華南的哺乳動物群性質(zhì)相同,。
根據(jù)比較研究,,這枚建德人右上犬齒比北京猿人的上犬齒有著明顯的進步性,屬于生活在大約距今5萬年前一個30歲左右的成年人,,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屬晚期智人的古人類,,稱為“建德人”。
烏龜洞遺址內(nèi)涵豐富,,其中人牙化石在浙江省首次發(fā)現(xiàn),,增加了智人化石在我國分布的新地點,對研究東亞大陸現(xiàn)代人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有“北京人”,,南京有“南京人”,浙江沒有“浙江人”,,只有“建德人”,。因此,,走遙嶺古道時,不妨去探訪一下5萬年以前的“老祖宗”,。
徒步遙嶺古道,,感觸頗深。歷山川形勝,,探古道之幽,,其中的樂趣只有親歷才有感觸。古道,,承載的故事太多,,千年滄桑,自然和生命,,既和諧又斗爭,。古道行,不僅鍛煉了我們的筋骨,,也會給人生很多啟迪,。
千島湖新聞網(wǎng)編輯:鄒楚環(huán) 梁津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