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鏡像 網(wǎng)絡(luò)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支持:杭州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詹龍飛
盛夏時節(jié),,晴雨相間,,濕悶的環(huán)境非常有利于菇類的繁殖和生長,。當(dāng)然,,山上的野生菇也不會輕易錯過這個大好時機,,趁著極易繁殖的有利時機,,大長特長,,不僅成了山上的一道獨特風(fēng)景,,更是饞壞了時常惦記著美食的吃貨們,。
民間俗稱的野生蘑菇,,即常說的野生菌,在醫(yī)學(xué)上稱為蕈,。野生蕈分布甚廣,,很受人們喜愛。
真沒想到,,我們那一帶對野生菇的稱呼也比較“專業(yè)”,,稱之為“蕈”。到山上去把蕈采回來當(dāng)菜吃,,謂之“拾蕈”,。
記得小時候,放暑假之日,,正是各類野生蕈生長之時,。因此,,有的是時間,背個竹子編織的背簍,,到山上去“拾蕈”,。一般頭天下了大雨后,第二天早上即可到山上“拾蕈”,,一般不會讓人失望,。
“拾蕈”可不像在竹園里拔竹筍,需緊緊抓住竹筍,,用力一折,、一拔,然后吱啦一聲,,手到擒來,。在山上看到蕈后,只需俯下身子,,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握住蕈柄,,拾起來后將蕈蓋朝下,小心翼翼放入竹背簍里即可,。由于蕈蓋脆嫩,,不小心輕放容易碎裂。背著竹背簍走來走去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晃動太大,,不然的話,惹蕈“生氣”了會碎得一塌糊涂,,背回家后蕈會面目全非,,讓你后悔不已。
至于蕈的種類,,那可是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紅的、黃的,、白的、黑的,,應(yīng)有盡有,。那時候的山上簡直成了天然的農(nóng)家菜園,想采就采,,想吃就吃,,就是這么任性!
說起黃燦燦的松毛蕈,,人們肯定是最熟悉不過了,,可謂“蕈中之王”,,家喻戶曉,不僅“儀表堂堂”,,吃起來味道自然是“杠杠滴”,。要說漂亮,非“紅皮碗”莫屬,,潔白的蕈柄,,朱紅色的蕈蓋,小巧玲瓏,,像點在眉心的美人痣般逗人喜愛,。還有“桐油辣”,剛剛長出來的時候蕈蓋尚未張開,,縮成一團,,整個看上去像一根豎立的鼓槌,還分泌著薄薄的粘液,,在太陽照耀下熠熠閃光,。將粘液用舌頭淺淺地舔一口,有點辣辣的感覺,,可一旦炒熟后,,辣味轉(zhuǎn)換成鮮味,味道自然是鮮美無比,。還有“烏炭蕈”,,渾身黑黝黝的,像燒焦了的木炭,,黑不溜秋,,渾身找不出一點白色的痕跡,但味道卻絲毫不遜色,。更有“石灰塊”,,堪稱蕈中巨無霸,有成人巴掌那么大,,而且?guī)讉€連成片狀,,不消幾個,便裝滿一背簍,,遺憾的是,,味道明顯差些。當(dāng)然,,最高貴典雅的非“綠豆蕈”莫屬,,亭亭玉立的蕈柄,白色淡雅的蕈蓋,,錯落有致地點綴著酷似綠豆的綠色小點點,,似乎隱隱透露出“大家閨秀”的氣質(zhì),。運氣好的時候,還能見到稀奇古怪的雞爪蕈,,一簇一簇,、一叢一叢的,像珊瑚,,更像倒立的雞爪或竹笤帚,,別具特色。令人可惡的是,,有種被稱作“猛膨苔”的,,蕈蓋表面有一層黃黃的膜,背面布滿針孔,,形似黃色海綿,,喜歡長在山路邊的松針里,不僅不能食用,,還易使人踩到而摔個四仰八叉,,你說可惡不可惡?
“拾蕈”,,不僅給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在物質(zhì)不夠充裕的年代,更是滿足了口福,。在今天人們紛紛將它稱之為“山珍”的蕈,,可在當(dāng)時也只不過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味家常菜而已。
當(dāng)然,,野蕈味道雖好,,也不是所有的都可以食用,有的蕈甚至不慎食用了會導(dǎo)致中毒,,傷及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不慎食用野生蕈導(dǎo)致中毒的事件仍時有發(fā)生,。因此,,要有選擇性的“拾蕈”。至于怎么選擇,,沒有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只能憑經(jīng)驗判斷。一般有毒的野生蕈,,往往蕈蓋異常艷麗或有濃濃分泌物,蕈柄上長有蕈環(huán)像穿了超短裙一樣,,雖然看上去亭亭玉立像美麗舞女,,但是往往暗藏殺機,。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 徐麗 鄒楚環(huán)
最新播報
更多>>掌上千島湖
微千島湖
淳安發(fā)布
千島湖新聞
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GO購
媒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