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姜家的節(jié)日,,也有其獨特的風(fēng)俗。
姜家一帶,,到農(nóng)歷十二月初,,家家戶戶就開始準(zhǔn)備過年了,,年味一天天地濃厚起來。年前要準(zhǔn)備以下幾件事:一是砍柴燒炭,,一般要備足半年以上的柴炭,,柴炭不足的人家,會被別人看不起,;二是殺年豬,,殺過年豬要挑選日子,有“亥”日不殺,,各自家庭成員屬相日也不殺,;三是釀過年酒,有請師傅來釀白酒的,,也有自家自釀米酒的,;
四是煎過年糖,有蕃薯糖,、玉米糖,、甘蔗糖、大米糖等,,并和以爆米,、炒芝麻、炒蕃條等制成凍米糖,;五是做新衣,,臘月一到,戶戶都去買新布,,請裁縫師傅做過年衣,。農(nóng)家主婦還要為家里每人做一雙新布鞋。
到農(nóng)歷十二月廿四,,這些事基本都做好了,。
農(nóng)歷十二月廿四日過小年。過小年就是晚餐比除夕夜稍微簡單一點,,但也比較豐盛,,吃的規(guī)矩與除夕差不多,,但時間并不一致,是因為各戶外出經(jīng)商或打長工的大人返家的日子不一樣,。所以有過廿四的,,有過廿六的,也有過廿八的,。
到廿六,、廿八之間,各家各戶都要大掃除,,掃清屋前房后爛泥垃圾,,豬欄糞要擔(dān)清,過個干凈年,。還要請教書先生寫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貼福字,,福字要倒貼,,寓意福到了。假如當(dāng)年家庭遇有喪事,,貼的春聯(lián)要用綠色紙寫,,表示悼念。同時,,各家都要做米?,、裹粽子。
除夕夜是過年的高潮,。早上泡豬頭,,還要煮米粉羹。米粉羹是姜家的特色小吃,,用蕨菜干,、豆節(jié)干、蘿卜菜干,、白豆腐,、豬腸、米粉,、茴香,、紅辣椒等配料煮制而成,色香味俱全,。從中午即開始準(zhǔn)備年夜飯的菜肴了。下午三點鐘左右,,各家都去上祖宗墳請齋飯,。請齋飯一般準(zhǔn)備四個碟,,豬肉、豆腐,、沒餡的米粉?,、雞肉、白酒,、筷子,、酒杯、香紙錫箔,、鞭炮,、煙花等。請齋飯返回即吃年飯,。先在門口燃放鞭炮,、煙花,再將大門閂牢,,酒菜上桌開始吃年飯,。吃年飯的規(guī)距很多,一般是:家中的長輩坐上橫頭,,還要預(yù)備草紙一疊在桌邊,,吃飯時不許亂說話,要講利喜話,,萬一小孩講錯了,,大人會拿草紙?zhí)婺憧幌拢硎臼瞧ü煽?,講話不算數(shù),。假如家庭成員除夕夜趕不到或不回家過年,桌上也要給他預(yù)備碗,、筷,、酒杯,并倒?jié)M酒,,盛滿飯,,表示一家人團(tuán)圓了。年夜飯吃完后,,長輩要給晚輩送利喜包,,還要倒上幾杯酒,備幾雙筷,,擺在桌上,,桌上的菜不撤掉,以備已亡故之長輩來享用,。過去,,小孩們拿著燈籠,,到祠堂里去看戲文。現(xiàn)在一般都在家里看“春晚”電視節(jié)目,。
舊時,,除夕夜要“守歲”到天亮,叫除夕守歲,。族長照規(guī)距,,安排本族各行戶主輪流值年守歲。值年守歲由行長負(fù)責(zé),,準(zhǔn)備大捆柴火,。吃過年夜飯,輪到值年的行里由行長領(lǐng)隊,,率領(lǐng)青年后生,,在祠堂的西角上燒起火堆,守歲的人們圍坐在火堆周圍,,火堆邊上燙著水酒,,身旁桌上放有花生、瓜子等果子,。守歲人談天說地,,聊上輩列祖列宗的好事、讀書人中舉的榮耀,,也談桃園三結(jié)義,、薛仁貴、穆桂英等故事,。不會談?wù)?,吃花生瓜子,口渴了喝水酒,,以酒代茶,,但不?覺只能坐。待到雞叫頭遍時,,行長敲鑼在前,,后生吶喊隨后:“大家起床拜年?,大家起床拜年?……,!”于是全村火燭通明,,爆竹連天。開門后,,男家主率領(lǐng)男孩子,,打著燈籠,從四面八方流向宗祠聚集一堂團(tuán)拜,,很是熱鬧,。
大年初一凌晨,,各家都要放鞭炮,點煙花,,開大門,以迎接新一年的福祿吉祥,。爾后開始吃煮蜜棗和長壽面,。早飯后,大人小孩都換上過年新衣,,結(jié)伴上墳去掛紅紙,。掛紙是把紅紙條剪成五至七條,掛在祖先的墳頭上,,并點煙花,、放鞭炮,就是給已故上輩拜年,。
舊時初一朝要“祝歲”,。在新年初一朝寅時尾卯時頭,男人們匯集于宗祠堂的天井沿,,早有擺好的香案,,案桌上燭光閃閃,香煙冉冉,,案前站立一位德高望重的讀書人,,面對天井口秉燭高誦祝歲詞:
“天靈靈地靈靈,新年伊始,,吾族祈禱神靈,,拜請!(眾人同時面對天井口跪拜天地)保我一族,,大吉大利,,拜請!(仝上拜天地)祈求上蒼玉帝,,賜予新歲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拜請?。ㄙ谏媳娙斯虬荩┢砬笸恋仄兴_、灶司神君,,上天報好事,,下地保平安,拜請?。ㄙ谏媳娙斯虬荩┢砬笠欢荚茐羯缴?、二都禪師堂主,、三都婺峰神君、四都萬年道人,、五都安福寺神主,、六都天靈寺大佛、七都靖林寺菩薩,、八都鳳凰廟關(guān)帝老爺,、九都霞天寺佛主、十都鐘山堂真人,、十一都向善寺老佛,、十二都龍翔寺佛祖、十三都乘風(fēng)沅山神,、十四都龍耳山主,、十五都浪山庵真佛、十六都寶石庵善祖,、十七都慈云庵神堂,、十八都孔廟孔圣人等各位神佛圣賢,大慈大善,,保佑我族,,大吉大利,太平安寧,。拜請?。ū娙送虬萏斓兀薄0莓?,眾人相互對拜,,而后眾人各自回家吃初一朝長壽利喜面。
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之間是親朋好友之間相互拜年的時間,。拜年一般按先親后疏,、先親眷后朋友的順序進(jìn)行,有“外孫外,,初二拜”之說,,就是初二一定要到外公外婆家拜年。拜年的禮物(也稱果子)隨時而變,,七十年代以前,,用的是草紙包裹的果子包,一頭高一頭低,,形狀像斧頭,,俗稱“斧頭包”。去拜年時,每家送一對(兩包),,外加兩包香煙,。到八十年代以后,用草紙包的“斧頭包”退出了拜年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塑封包和禮盒,。去拜年時,一般的親朋家送塑封包果子兩包,、禮酒一盒(兩瓶),、香煙兩包。如是長輩或重要親朋家,,拜年的禮物就珍貴些或多些,因人而異,。
在姜家村有初四送饅頭的習(xí)俗,。正月初四是朝奉生日,每年都要為朝奉祝壽,,壽畢即送饅頭,。饅頭由族長組織統(tǒng)一做好,到時分送,。饅頭每只四兩重,,圓圓的,頂部點染紅紅的五瓣梅花形圖案,,以示梅開五福,。先送六十歲以上老人,每人送兩對(即四只),,再送八十歲以上老人,,每人送三對,祝老人五福長壽,。再送給文武人才,,秀才送兩對,舉人,、進(jìn)士均送三對,。最后送給添丁育男之家,一家一對,。他們以送饅頭的習(xí)俗,,表達(dá)敬養(yǎng)老人、鼓勵后進(jìn),、渴望添丁的風(fēng)尚,。
元宵節(jié)是過年期間的又一高潮。晚餐的菜肴與除夕夜飯一樣豐盛,吃的規(guī)矩與除夕年夜飯一致,,也要閂門放鞭炮點煙花,,唯一不同的是不用上墳請齋飯與掛紙了。
姜家村有元宵舞麒麟的風(fēng)俗,。他們先做成竹骨布扎的麒麟,,這麒麟是龍頭、獅尾,、鹿耳,、馬腳,下巴上種上許多胡須,。舞麒麟時以爆竹開道,,配上鑼鼓伴奏,咚咚哐,,咚咚哐,,熱熱鬧鬧舞進(jìn)姜氏宗祠,招來了男女老少,。舞者邊舞邊唱:“麒麟送子天送福,,子子孫孫擠滿屋”等等利喜話。其間,,一些婚后未孕的女子,,往往被一些大嫂們或是丈夫或是公婆,連推帶拽地把她們推到麒麟面前悄悄拔胡須,。相傳,,不育的女人拔來一根胡須,即生一個小孩,,拔得兩根,,即生雙胎。舊社會“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女子會因不育而遭“休妻”之辱,因此,,女人對舞麒麟之俗特有熱情,。舊時的獅城還有“元宵三鬧”,就是舞板凳龍,、迎百子燈和抬杠,。
清明時節(jié)吃青米?。每逢清明節(jié)時,,姜家人總要做青米?吃,,并用它上墳祭祖,饋送親朋好友。清明前,,婦人或孩子們?nèi)セ囊暗剡?,采摘棉香草頭。這草頭是剛萌發(fā)出來艾草,,很嫩很嫩,,采來后先將它洗干凈,放在鍋內(nèi),,加入少許石灰煮爛,,然后漂去石灰水,就變成一團(tuán)碧青的纖維,。再揉進(jìn)白米粉芡里,,做成包有豬油拌炒的菜餡,放蒸籠里蒸熟了,,就是一個個既碧青好看又香噴噴可口的青米?,,它比單用米粉做的?要香而柔軟,具有生態(tài)野味,,所以特具一番風(fēng)味。
清明是祭祖的節(jié)日,,姜家有清明修墳的習(xí)慣,。就是在祭祀的同時,清理墳頭的草蒿,,有損的地方略加修整,,并在墳頭上加上新土,以示對前輩的孝敬,。有俗語:清明時節(jié)莫忘祖,,故人墳頭添新土;年年清明年年添,,子子孫孫傳美俗,。
立夏吃果湯羹。姜家人在立夏日,,家家戶戶都做米粉?湯羹,,老老嫩嫩都吃米粉?湯羹。?湯并非湯,,而是用細(xì)米粉倒在鍋里的滾水里,,水要適量,加蓋悶滾,,二至三分鐘,,再用鍋鏟用力擂,使米粉和水充分和勻,成為硬軟適中的粉團(tuán),,俗稱粉芡,。將粉芡起鍋放砧板上反復(fù)搓揉,使粉芡柔而綿軟,,再搓成圓圓的小團(tuán)團(tuán)顆粒,,狀似寧波湯圓,但形狀較小一些,,置于大盆內(nèi),,俗稱?湯。先煮熟一鍋有鮮小竹筍肉段,、豬肉丁等菜肴而又有辣味的米粉羹,,后倒入?湯,?湯羹即成,,氣香味鮮,,可口宜人。有俗語云:立夏吃?湯,,大小不生瘡,。
過端午。姜家有句俗語叫:“端午節(jié),,五月五,,毒蟲邪氣襲進(jìn)屋?!彼崾救藗?,端午節(jié)了,氣溫高,,濕氣重,,毒蟲出洞,邪(鬼)氣也往往濃重,,很易襲擊人們居屋,,要采取積極保護(hù)自身舉措。于是就留下了以下習(xí)俗,。一是媽媽要給寶寶佩戴彩色繡花香袋,,袋內(nèi)裝樟腦丸、九節(jié)水菖蒲根等以此辟邪,。二是要掃清屋角落里的垃圾穢物,,排除門前屋后的污穢積水,并撒上一層石灰粉以消毒驅(qū)蟲,。飲水缸內(nèi)放菖蒲根以凈化水質(zhì),。三是門上要插上端午艾,,貼上端午符,中堂貼上鐘馗菩薩以驅(qū)邪氣等,。
端午吃鴨子(蛋),。遂安一帶,每年端午家家煮鴨子,,人人吃鴨子,,此風(fēng)俗始于元末。那時,,蒙古人統(tǒng)治漢族,。相傳:三戶供一韃子,誰家供養(yǎng),,誰的老婆陪他?覺,,五天一換。換人家時,,韃子要過秤交替,,如體輕了,就有殺頭之罪,。百姓無法容忍,,就合謀殺韃子,在傳話之際漏了風(fēng)聲,,韃子追問:“你們說什么,?”眾口同聲答應(yīng):“我們說端午吃鴨子”(當(dāng)?shù)赝猎掵喿优c韃子諧音),由此躲過一劫,,遺留下端午吃鴨子的風(fēng)俗,流傳至今不斷,。
七月半,,遂安獅城有鬼節(jié),叫“七七施孤”,。因獅城自古就有八方客商云集,,有的外地客商在獅城過輩而沒有后代祭祀的,獅城人就于七月半扎紙菩薩,,做齋飯,,集中游街到儒學(xué)前廣場,祭祀在獅城的孤魂野鬼,,讓它們在這個節(jié)日也能吃上飽飯,。在祭祀時,還設(shè)置奈何橋和沸騰的油鍋,,來阻擋惡鬼,,讓惡鬼或掉下奈何橋,,或掉進(jìn)燙油鍋而受盡折磨,吃不到齋飯,,永遠(yuǎn)做個餓鬼,。
八月中秋時,銀峰村有舞飛龍,,康塘村有跳旱船,。重陽節(jié)時,霞社村有重陽廟會,。
姜曾誥
政策文件
更多>>友情鏈接
千島湖獅城博物館
1959年,,為了建造新安江水電站,淳安縣和遂安縣兩座千年古城獅城和賀城,,悄然沉入了碧波萬頃的千島湖底……
千島湖龍川灣景區(qū)
景區(qū)位于千島湖西南湖區(qū),距千島湖鎮(zhèn)42公里,。整個景區(qū)面積約2.31平方公里,大小島嶼環(huán)繞錯落,港汊曲折迂回,形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龍川勝景,是千島湖中唯一的湖泊型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