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歲的余本亞是汾口鎮(zhèn)三渡村家喻戶曉的能人,。他憑著敢為人先的勇氣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帶頭走上致富奔小康的路,成了一名家庭來料加工經紀人,,也成了村里婦女爭相學習的好榜樣,。
初中畢業(yè)后的他,,因家庭條件無法繼續(xù)學業(yè),但他不甘心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tǒng)農家生活,,2000年他到了江蘇常熟一家襪廠上班,這一干就是7,、8年,。因為是廠里的技術工人,細心的他利用業(yè)務的間隙研究襪子的生產過程,、成本問題,。隨后他想到,當?shù)赜虚e散的勞動力,,是否自己可以回家專門承接襪子的來料加工業(yè)務呢,?他把這一想法和家人進行了溝通,在家人的支持下,,2007年他從廠里辭職了,,回家開始來料加工業(yè),并在村里設立加工點,,大膽嘗試,。
發(fā)展過程中,困難真不少,,剛開始,,缺資金、缺地方,,當他千方百計招來女工,,從義烏接來業(yè)務,問題來了,,由于對來料加工的時間緊,、難度比較大、質量要求高等環(huán)節(jié)估計不足,,有的女工開始不會做,,要細心地指導。更傷心的是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的成品襪交對方驗收,對方卻說不合格,。但有著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倔強勁的余本亞,,一開始就堅信通過努力一定能完成合同,送去的襪不合格就拿回來做過,,加工后再送去驗收,,還不合格再拿回改正。就是這樣,,出去一趟,,他都會學習外地的生產經驗,回到家手把手教女工,,做多了自然而然地會看樣品做,。平時加工隊伍平均達到20、30人,,人均發(fā)放日加工費40余元,。去年他的年收入就有十余萬元,現(xiàn)在他準備用自己賺的錢蓋新樓房,。
今年,,余本亞又去外地購置了兩三臺加工的新機器,每臺成本要2萬元,。他說,,這些新機器工作效率更高,加工出來的款式更新穎,。另外,,他自己也在鉆研機器,準備出現(xiàn)故障時自己好修理,。
余本亞說,,來料加工賺不到大錢,靠勤勞賺錢,,主要是可以在家門口打工,,像熟練婦女一年收入也有8000多元,,有的甚至上萬元,,這是市場的需求;另外幫助一些因各種原因走不出家門,、走不了遠門打工的農村婦女服務,,雖然工作較辛苦,但意義很大,。
談起今后的打算,,余本亞笑著說,來料加工做訂單,貴在合作,。合作好,,多賺少賺,總有錢賺,,所以要講信譽,、講質量,打造出自己的特色,,這門生意肯定會越做越好的,。(記者 邵建來)
千島湖新聞網 編輯:葉青 方耀
三農政策
更多>>